12月25日圣诞节,这是西方传统节日,原本只是基督教庆祝救世主耶稣诞生的日子,现在已经成为全民节庆:信教人士聚集教堂、纪念耶稣、举行弥撒,红尘中人团聚祝福、狂欢达旦、互赠礼物,共同营造喜气祥和的节日氛围。从基督教早期开始,就有了用艺术的方式来讲述圣诞故事的传统。
文艺复兴第一位画家乔托(Giotto,1266-1337),他画过许多有关耶稣降生的壁画。乔托,公元1310。接生婆占了中间地位。
据传,瑞典的圣女布里奇(St. Bridget of Sweden, 1303-1373)在去世前看到一幅耶稣降生的异象,异象中的耶稣全身放光,甚至使得约瑟手中的烛光显得暗然无光。她还听到了天使的歌声。下面这幅Fra Angelico(Guido di Pietro,1395-1455)的耶稣降生画有两个特色。第一、其他圣徒开始在画上出现。第二、他开始使用圣布里奇所见的“异象”。
Fra Angelico的《耶稣降生》,公元1439-1443,佛罗伦萨圣马可教堂。除了马利亚与约瑟以外,后面跪着亚历山大的加大肋纳(3-4世纪)和维罗纳的圣伯铎(13世纪)两位圣徒。画中的耶稣没有用布包裹,全身散发着光明。马利亚低着头,两手合十。这个姿势成为15-16世纪耶稣降生画的楷模。耶稣光环上有个十字架的记号。
Geertgen tot Sint Jans的《夜间降生》,1490,马利亚和天使都被耶稣散发的明光所照耀,象征着他是世界的光。远处背景依稀可以辨识为野地的牧人。
Correggio所绘《牧人的朝拜》,1528,耶稣是光源。
卡拉瓦乔《牧人朝拜》,1609,他一贯打破传统的作风,让人感觉非常写实。马利亚产后非常疲倦,似乎瘫在那里,约瑟站在那里,全神贯注地看着孩子。四周围绕的牧人们彼此交谈着。空中的天使手中拿着一张“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的条子。
乔尔乔内《牧人朝拜》,1505,乔尔乔内的人物画里的风景总是特别美丽,占住画面的中心。
米开朗基罗的老师Domenico Ghirlandaio《牧人朝拜》,1485。约瑟回头望着那批不知从哪里涌来的人群,手摸着前额,无限彷徨的样子。马利亚却是镇静异常,全神贯注在孩子身上。这幅画很传神,虽然人物很多,却不杂乱,也不重复。连牛和驴都很专注。
鲁本斯《博士朝拜》,1634,在鲜艳的色彩中,马利亚不再是农家妇,俨然贵妇一个,耶稣就像是个王子。博士们一副敬畏之态。鲁本斯不是在写实,而是要表明一个神学上的信息,耶稣是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