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知乎上有人提问,“如何欣赏一幅画作?”
各路人马纷纷出动,从构图到色彩,从光影到笔触,恨不得把各种黄金分割,三角构图,透视法给人家讲个透彻,把从梵高到修拉的色彩理论通通整理一番,如果能够把众印象派先锋们的用笔再挑出来分析一遍是再好不过。
我扫了两眼众多答案心道“你们就不能让人家先把一幅画的内容理解完了再谈其他么?”更何况此等高深的问题,吾等艺术史专业读写paper无数,不也便是为了参透这个问题么,怎么能跟是三言两语能跟说完的。
Barbe-Gall的《如何看一幅画》算是以小见大,用几幅有代表性的画为例,把这个问题解释的很透彻,总的来说便是,“任你心有洪水猛兽,请在画前细嗅蔷薇”。
#主体与细节#
无论是老博鲁盖尔难觅主题的荷兰寓言画,还是达芬奇拉斐尔的圣母像,Barbe-Gall总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娓娓地引导读者用正确的打开方式去看一副画,与一个戴着眼镜的艺术史老学究比起来,她更像是一个只是略微比你学识渊博的同龄人——更亲切可人也更易于交流。
毫无疑问Barbe-Gall是注重细节的人,并非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要知道像我们写paper的时候为了凑字数可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至少我干过对于模特的帽子上的绸带描写了整整一页A4纸的事情。
可是Barbe-Gall不是,也许她会让你的视线在少女的珍珠耳环上面多停留一分钟,但是她可不会让你枯看一分钟,她会在你耳边轻声细语的与你描述珍珠在这儿的寓意,一分钟之后你会恍然大悟,对这幅叫《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画更熟稔一层。
更不用说类似于《长颈圣母》中Barbe-Gall特地提到的天使手中的瓷瓶的倒影的问题,充满寓意与空间交纵感的宗教画中,细节是拦路虎也是敲门砖。倒不是说看不到细节就不能理解画作的意思,只是‘看到’与‘看懂’之间往往缺的就是这些细枝末节。
#艺术与历史#
之前评《小顾聊绘画》的时候吐槽过一句,典型的艺术学好了史没有学好。在我看来,艺术史中,艺术与历史是放在同等的天平上的——艺术史是艺术的历史,而不是艺术的故事。作为艺术史教授,Barbe-Gall显然深谙此道。
每一幅画作的分析后面都会有小段的史料背景,关于画家的,时代的,画作流派风格的,内容内涵的,象征典故的,历史渊源的……就好像是谜团的解答,如果读完一幅画你还是不懂的话,就读读这些背景知识吧。
毕加索说,“我画每一幅画写上日期,不止是为了让人们知道我是何时画的,更是想让人们知道我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画的。”
如果没有读过新旧约,人们是很难对于宗教类的绘画产生共鸣。如果没有了解过古希腊罗马神话,人们也很难分辨诸多作品中维纳斯与丘比特的形象。画作与其说是画家手创造的作品倒不妨说是他们内心的体现,而配合着了解他们的内心对于读懂画作来说再合适不过。
更贴心的是,Barbe-Gall把这些小贴士都放在了画作分析的最后面——不让他们在一开始就扰乱观赏者的思绪,要知道,对于画作来说,第一眼最纯粹的初体验可如同初恋一般妙不可言而不可多得,想一想如果这时有人在你耳边喋喋不休那该是多扫兴的体验。
#讨论而不是讲述#
不得不说Barbe-Gall此书带了不少私货在里面——与严肃的艺术史书籍相比,‘推断’‘大概’‘也许’‘我们’等词汇大量的出现在书
中,给人一种亲切的讨论的感觉,事实上那些观点都是正确的,只是这种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好像是Barbe-Gall与你一同站在这幅画前,你们正在进
行讨论,或者说她正在把她所看到的,并且确定你也看到了的事物与你一同分析。
不过看画不也是如此么,Barbe-Gall实际上代替了画家的角色,画家通过画这个媒介与外界事物和观众进行交流,可是有的时候因为缺少需要的知识背景,这种交流会产生障碍或者误解——这个时候文字的解说就是必要而又有帮助的了。
所谓"如何去看一幅画”,Barbe-Gall实际上在字里行间就已经透露出来了:仔细看每一个细节与内容,自己思考与理解,融入画中,最后
再去看看画作与画家的背景。当然,如果你有一个懂艺术的朋友能够与你一同讨论与分享观点,就如同Barbe-Gall在做的一样,便是再好不过的了。
#略有的部分遗憾#
虽然打了五颗星但是还是略带部分的遗憾,Barbe-Gall声称自己是“反精英主义者”,同时也是希望把艺术史带到民众中间去(PS:很不
幸我大概在这方面是极端精英主义者,崇尚‘艺术是政治的工具’以及‘艺术并不适于走人民众’),因此在画作的选取上就有一些取巧。
首先是所有画作都出自于文艺复兴之后,并不是说这不好,相反我也承认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伟大的绘画作品基本都出自于文艺复兴之后,但是这并不代表文艺复兴之前没有可取的绘画作品。
其次,总结一下会发现,Barbe-Gall仍然挑选了民众比较熟悉的几个画派,虽然非常惊喜有一副老博鲁盖尔,一副戈雅,一副威尼斯画派,但是没有新古典主义,没有学院派,没有写实派,印象派和立体主义出现次数仿佛略多,总的来说还是普及为主。
其次大概是因为翻译的问题,我读过的中文版的艺术史书籍包括加纳德和这本书都有一股浓浓的翻译腔,“哦不是亲爱的不是你说的那种翻译腔”,总
之你翻一翻书应该就能够明白我在说什么,属于言语优美但是措辞略带空洞的翻译,也不是说这样的翻译不好,只是个人大概比较喜欢朴实无华的措辞吧。由于懒惰和穷(……)我暂时没用机会翻阅此书的法语版,不过英文版读了几页觉得与加纳德一样正常,听说译者正在翻译《艺术史三万年》,还是对此保持期待的,国内类似的书太少,民众艺术史的科普也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过至少现在已经开始了。(说好的精英主义呢……)
最后,此书的印刷装订真是赞的没话说,纸质印刷与细节还原真是艺术史/艺术爱好者的福音,买本作为画册在家里没事儿翻都不会亏啊。
来源:豆瓣 yi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742620/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
【油画定制-就要画像网推荐】艺术类的入门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油画作品欣赏脱口秀】图说油画--西方经典油画来源于神话故事1
【油画定制推荐书籍】《艺术的故事》之导论:论艺术和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