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0
新闻中心
油画与中国画最早的结合
发表时间: 2014-9-14 21:38:44 查看:8341
自传教士来到中国,西方的绘画技术也逐渐传入中国。一些具有高水平西洋画艺的传教士得到中国高层统治者认可,而成为宫廷的御用画家。在供奉宫廷的数名欧洲 传教士画家中,以意大利人郎世宁的画艺上佳,影响较大,存世作品也最多,其中就包括了他的数幅油画作品。人郎士宁还有王致诚等为了适应中国皇帝的欣赏口 味,在欧洲油画的基础上吸收中国画的技法,形成了独特的画风。

雍正皇帝西装像 雍正皇帝西装像

当然,按照郎世宁绘画的技艺来看,也就是把他放在当时欧洲绘画总体水平背景比较来看,他并不能代表那时欧洲绘画的最高水平,其他欧洲传教士画家就更等而下 之了,所以当时出现在清代宫廷中的油画,其水平是有一定限度的。油画在清代的宫廷内大都用以作人物肖像和装饰宫殿,极少用以主题性绘画创作,即便是油画人 物肖像也是作为绘制大幅的帝后朝服像收集素材用的,而不是作为肖像画创作来对待的。



碰撞中探索,中西合璧的郎世宁

传教士们来到中国,他们带着西方的科学、艺术觐见中国的皇帝。后来,传教的初衷渐渐被中国人忽略,反而是他们带来的那些文化对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714年,一艘抵达广州的贸易船上搭载了七名传教士,当地政府奏报康熙皇帝,皇帝命有科技才能的传教士留下进京,其他人返回。这留下的人中,就有一位画家郎世宁。

不久郎世宁奉旨前往北京,觐见康熙皇帝。康熙得见他的绘画才能,十分欣赏,便命他学习中国画,并不时入宫作画。这一画,就是五十年,期间经历了康、雍、乾三朝。

雍正以后,郎世宁得到了进一步的重用,他不断调整西方油画技巧,主动迎合中国皇帝的审美要求和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利用中国的纸、绢、墨、笔、颜色,试尝中西合璧的新体绘画的创作。

乾隆曾在郎氏早期画的他和雍正帝的肖像画中题到:"写真世宁擅,绘我少年时。入室幡然者,不知此是谁。"

郎世宁作为宫廷画师,他的作品主要为纪实绘画,包括历史画、帝后肖像、生活画等,也包括一些写生画作,尤擅画马,还有鹿和犬等。

历史画:

在郎世宁现存的绘画中,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绘画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这些都是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兼有的佳作。

康、雍、乾时期,为赦平蒙古与回族各部的叛乱,大清朝廷恩威并施,终于在乾隆中期取得决定性胜利,乾隆命令宫廷画家创作了记录这一历史事件的图画,郎世宁 主绘了《万树园赐宴图》、《马术图》、《丛薄行诗意图》、《平定伊犁回部战图》、《平定西域战图》等卷。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1755年创作于承德避暑山庄 的《万树园赐宴图》和《马术图》,《万树园赐宴图》中,乾隆在文臣武将簇拥下款款进入宴会场地;另一些大臣和蒙古族首领跪地恭迎;《马术图》描写的是文武 官员陪伴乾隆与蒙古族首领观看马术表演,骑士们在飞驰的马背上做着高难度的惊险动作,动感十足。两图中的皇帝、大臣和蒙古族首领数十人均具写实肖像特征, 鲜活如真,周围环境、器具服饰也使人如身临其境;从画法分析,两图构图都没有采用将皇帝置于画幅中心和画得比其他人高大的中国传统方法,既精彩地表现历史 瞬间的情态,又能体现画家本身所具有的西方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

帝后肖像:

在清朝的宫廷纪实绘画中,帝后的肖像画数量相当多,自入关起的顺治皇帝至末代宣统皇帝,以及他们的后妃,几乎都有穿戴整齐的朝服像存世,其中尤其以乾隆一朝为最盛。乾隆皇帝及他的若干后妃都留下众多的肖像画。

在古代中国,为帝王画像是相当严肃的事情,许多画家因为画得不合皇帝心意而掉了脑袋。郎世宁是在欧洲接受的绘画基本功训练,既有西画写实技艺之精妙,又吸 收了中国传统的写真绘像之长,他的逼真的肖像画与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的兴趣两相吻合,便产生了如此众多的宫廷肖像画作品。正是由于乾隆皇帝对郎世宁肖像画 的赏识,所以乾隆前期皇帝的御容和后妃的肖像,绝大多数都出自画家郎世宁之手。 《乾隆朝服像》将年轻的乾隆皇帝画得十分得体,尊贵、睿智、大度、安详;1739年绘制的《乾隆皇帝大阅图》,以鲜艳明丽的色彩、工致细密的笔触和巧妙的 高光处理,描绘了乾隆首次检阅八旗官兵时的耀武扬威雄姿英发,人、马立体感很强,盔甲、马鞍、皮毛等很有质感,天上云气、地上草木色彩丰富多变,不同于传 统中国画。

  乾隆朝服像乾隆朝服像

生活画:

郎世宁还奉命描绘了许多宫廷的生活图像。代表作有雍正时期创作的《平安春信图》,绘着休闲汉装的富有生活气息的雍正与乾隆父子像,父子之情跃然绢上,又遵 守中国习惯取正面光照以使人物面部无阴影,五官清晰逼真而又柔和。他奉旨而作的人物画中最著名的《心写治平图》,描绘乾隆与11名妃嫔在一起,乾隆仅在该 画完竣、七十大寿及禅位时看过此画,平时将画密封盒内,旨谕窃视此画者必凌迟处死。《乾隆雪景行乐图》和《岁朝图》描绘乾隆与子女共庆新年。图中作为人父 的乾隆被画得有如慈悲的圣像,其他人情绪欢乐无比,画面色彩鲜艳华丽,人物细腻如真,房屋以焦点透视法绘成而有纵深感。

写生画:

郎世宁擅长画人物肖像,也擅长画各种动物,其中以画马最为拿手,如《百骏图》、《名马图》、《武功图》,或许反映了清朝满族人从马背上夺取天下,对于马匹 有着特殊的钟爱;而为了保持骑射的长盛不衰,每到秋天,皇帝都要率领王公贵族、文武大臣,到远离京师数百里外的木兰围场"秋",以示不忘祖先得天下时的艰 难。围猎的主要动物就是群鹿。围猎的时候,常有一些擅长奔跑的猎犬作为围猎的帮手,所以除了马之外,鹿和犬的形象也较多出现在郎世宁的笔下。如《秋林群鹿 图》、《苹野鸣秋图》以及《十骏犬图》等。

2005年5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以2028万港元拍出的郎世宁的绘画精品《秋林群鹿图》轴,可以算作其动物画的代表作。郎世宁以他擅长的欧洲画 法,细腻地描绘了鹿群的形象,强调动物皮毛的质感和骨骼肌肉的解剖结构,同时又赋予群鹿活泼的动态;再加上鹿群出没于林间,有的现出全身,有的被树干遮 挡,忽隐忽现,极富变化。树干亦采用明暗的画法,左侧受光、右侧背光,分明了然,树干的根部土坡上,还画出了影子,这些处理画面的手法,都体现了郎世宁的 绘画特色。

郎世宁所画的动物,和传统中国绘画中的动物有很大的差别,他从来不用连绵富有弹性的线条来描绘物象的轮廓,而是以细碎的小笔触来表达动物皮毛的质感。郎世 宁还深谙动物的解剖结构,所以描绘的动物形象非常准确,而且富有立体感,和中国画家笔下的动物形象大相径庭,别有一番味道,很得乾隆皇帝的青睐。

除了绘画以外,在雍正时期,郎世宁还参与了园中欧洲风格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并为装饰殿堂楼阁绘制了大量图画,有西洋油画,也有在平面上表现深远效果的焦点 透视画。在乾隆朝重修圆明园时,又主持了圆明园内西洋楼、海宴堂大水法等的设计营造,从那幅带有巍峨壮丽巴洛克风格的蓝图中,可以见到建筑上的主要旨趣, 大理石圆柱以及意大利式豪华富丽的螺旋形柱头装饰。

现代画史认为,康乾时代最为璀璨的中西合璧的宫廷绘画,是清朝绘画史中最引人入胜的篇章,而郎世宁正是主写这篇华章的大师。那么作为一个西方传教士,郎世宁是如何将西方写实艺术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

郎世宁入朝时27岁,本欲将油画输入中国,但康熙虽赞许西洋画的写实技能,但不喜欢油画,认为年代久了就会变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他要求郎世宁学习中国画的意蕴。为适应中国人的欣赏习惯,郎世宁如饥似渴地向当时的中国名家和皇宫收藏的大量古代名画学习。

在中国的日子里,他的画风一直在渐进变化,雍正年间的创作,更多展示了西洋绘画的写实艺术风貌。在1724年所绘为雍正祝寿的《嵩献英芝图》中,郎世宁充 分展示了他的西画功底。此图造型准确、精细,以素描功底和明暗效果使图中物象具有比较强烈的凹凸立体感,弯曲盘旋的松树,枝叶掩映、树皮斑驳,居中挺立的 白鹰则极为突出,羽毛的质感很强,呼之欲出。郎世宁以严谨扎实的写实功底、注重明暗效果的绘画特色,以及作品整体具有的浓厚欧洲绘画风格和情调,确立了自 己在宫廷画师中的地位。雍正常常对郎世宁的绘画进行品评,欣赏其写实风格。雍正还命令郎世宁等向其他宫廷画家传授西洋油画的技法,油画在宫廷流行一时。学 者年希尧在郎世宁的帮助下,出版了首次在中国介绍西画焦点透视法的专著《视学》。到乾隆时期,郎世宁绘画技法更纯熟了,意味更足了,也更适应中国人的欣赏 习惯了,这既是因为画家精进学习创造和受到乾隆的多次"指点",又因画家年龄和精力的关系而只画主要部分,由别人补绘次要部分。

郎世宁擅长画人物肖像、山水、花鸟、走兽、骏马等,笔下所绘景色生动,人物逼真,以欧洲技法为主,注重物象和人物的解剖结构、光影效果及三维立体感,又适 当地吸取了传统中国工笔绘画和写真技艺的表现手法。由于郎世宁绘画成就很高,从其学画的甚多,有孙威风、永泰、张为邦、丁观鹏等,这些画家连同他们的老师 郎世宁,在宫中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新颖别致的既不同于以往的宫廷绘画,又不同于当时文人绘画和民间绘画的流派,并成为雍正、乾隆时代的宫廷绘画主流,代 表了当时的宫廷艺术品位。他开创了一种新画法,可以生动地写景状物,自有独特的神韵。

郎世宁的工整华丽的院体画虽然在当时得到了皇帝及达官贵人的赏识,却也遭到后世文人的鄙薄,他们嘲笑这些绘画逃脱不了工匠画的嫌疑。随着中国近代文化向科 学实证转型,院体画逐渐摆脱了这个恶名,更有学者认为,郎世宁作为一个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重要篇章的罕见的西方人,大大加速了中国传统画的写实取向,加重 了为适应宫廷贵族装点居室之需而突出装饰性,风貌以精工细致、华丽典雅为主的院体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地位。



洋画师眼里的中国皇妃

欧洲传教士画家所画的人物肖像画,在造型上都比较严谨,注重解剖结构,但是在光线的运用上则与欧洲画法有所区别。欧洲画家喜欢表现人物脸部在特定的光线照 射下分明的凹凸感,而传统的中国"写真"技艺,则要求被画者是不受光线变化常态下的相貌。从以上的清宫中国皇妃油画肖像上可以看到,欧洲画家来到中国后画 风的这种变化。

  孝贤皇后像孝贤皇后像



乾隆时期运往法国制作的铜版画

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间,两次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战役,对于维护国家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纪念平叛的胜利,乾隆让宫廷中的西洋画家创作了大型历史纪实组画《平定西域战图册》。并决定将它送往欧洲制作成铜版画。

从乾隆二十七年起,十六幅画稿分批运抵法国,由法国七位雕版名手分别制作。雕版印制工作共进行了7年之久。到乾隆三十八年,两百张印成的画,连同原图稿及铜版原版,才全部运回中国,历时十一年。当看到画作成品时,乾隆皇帝相当满意。

油画在中国宫廷得到进一步发展传播的显著标志,是在西方传教士画家的影响和培训下,出现了成批的中国油画学子。《桐荫仕女图》可算作最早的一批,尽管作品无画家署名。到乾隆时期,跟随传教士画家学习油画的人徒然增多。



中国人绘制的早期油画

油画在中国宫廷得到进一步发展传播的显著标志,是在西方传教士画家的影响和培训下,出现了成批的中国油画学子。《桐荫仕女图》油画传为马国贤的中国弟子之 作,可算作最早的一批,尽管作品无画家署名。到乾隆时期,跟随传教士画家学习油画的人徒然增多,如乾隆三年皇谕:"双鹤斋着郎世宁徒弟王幼学等画油画。" 同年,王幼学还接过太监胡世杰交来的一张画稿,照样绘制了油画一张。

与此同时,一些中国画家也应旨绘制油画:如乾隆三年,丁观鹏为同乐园戏台上画油画烟云壁子一块,紧接着又为重华宫戏台上画油画烟云壁子。另一位中国画家张 为邦也在乾隆四年承旨为韶景轩东北角牌插壁子画油画;是年,他还与王致诚在召祥宫行走,"各自画油画几张。"显然,宫廷中国画家丁观鹏、张为邦之所以能与 传教士画家一样领旨为宫苑绘制油画,与传教士在中国宫廷中的艺术传授活动和影响密不可分,就象传教士画家郎世宁也能绘制中国画一样,只不过宫中既能绘中国 画又能画油画的中国画家为数不多而已。

桐荫仕女图桐荫仕女图

为了宫廷装饰的需要,乾隆皇帝于1751年下令"着再将包衣下秀气些小孩挑六个跟随郎世宁等学画油画。"按这段清档记载,乾隆十六年的诏令并不是头一回, 否则无"再"可言,故随传教士学习油画的中国人有数批,丁观鹏、张为邦是其中的一批。除王幼学、丁观鹏、张为邦外,乾隆时期宫廷随传教士学油画的中国学生 还有班达里沙、八十、孙威风、王 、葛曙、永泰。王儒学、于世烈等人。可以说,中国皇帝的艺术赞助促进了油画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传播,当宫中御用的最后一名传教士油画家潘廷章在1812年 故去之后,清代宫廷油画的发展主要是靠传教士画家训导的"包衣"来薪火传续。

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油画价格 | 作品样图 | 交易条款 |油画资讯 |厦门墙绘 | 画像案例 |常见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