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文化贸易:中国油画出口行业名片-深圳大芬油画村的未来发展和命运
发表时间: 2014-3-18 14:00:39 查看:3186
在国务院发文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背景下,作为中国油画出口行业名片的深圳大芬油画村的未来发展和命运引起众多专家的关注。
中国政府网信息显示,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对于拓展我国文化发展空间、提高对外贸易发展质量,对于继续扩大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提升国家软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做好有关工作,国务院提出相关意见。
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为,加快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大文化领域对外投资,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搭建若干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使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状况得以扭转,对外文化贸易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大幅提高,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意见还提出了明确支持重点、加大财税支持、强化金融服务等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从事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经营的对外文化贸易业务,并享有同等待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支持力度。
大芬油画村是深圳龙岗区布吉街道下辖的一个居民小组,由于油画产业的发展初具规模,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2004年11月,大芬油画村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单位”。全球
油画仿品中约6成出自此处。其中梵高的《向日葵(
油画定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油画肖像、莫奈的《日出印象》及《花园》系列等仿制品众多。目前,大芬油画村共有各类经营门店800多家,居住在大芬村内的画家、画工近万人。
据大芬美术产业协会数据显示,自2006年至2008年初期间,大芬村制画工厂每年出口的画作总额达12亿元人民币。全球廉价油画中约6成采购自这个小小的村庄。在繁荣发展背后,大芬也遇到了自己的烦恼:空间不足、市场受限、业态单一、人才短缺……这些如今已成为制约大芬发展的大难题。与广东其他出口业务一样,大芬村繁荣的业务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失去了动力。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13年8月份,一条耸动的消息在深圳艺术界传开,在江西上犹县拔地而起的“中国油画产业集散地”,将众多曾在大芬村驻扎多年的艺术家、油画家、青年新锐绘画力量引至赣南。昔日的“中国油画第一村”,面临被挖墙脚的命运。
一方面大芬村本身并没有系统的产业群和完整的产业链条,主要是传统加工制造业,居民收入很低;另一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社区环境,社会结构松散,居民缺乏家园感和归属感。一位不愿具名的大芬村艺术家,隐隐地道出了大芬村多年以来存在的硬伤。“归属感”是艺术家隐隐作痛的伤疤。很多大芬村画家的心结是:房租太贵,画价太便宜,深圳的艺术文化市场始终发育不良。事实上,这早已不是大芬村所面临的首个“离别”危机,早在2006年末、2008年末、2009年末、2013年年初等多个时段,均有大批驻村画家“出逃”。
深圳大学副校长兼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曾建议,大芬要在做强油画提升特色性的基础上,敢于拉长产业链,实现业态的多元化。例如,融入时尚流行元素,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等。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学术总监毛少莹认为,深圳较欠缺高端前卫的文化消费街区,大芬可以在发展油画产业的同时配套规划酒吧文化街、体验式绘画坊等。
中国传媒大学校委会秘书长卜希霆认为,大芬未来还要解决一个在国际化背景下文化创富的问题,空间并不是制约大芬发展的最大障碍,不应一味想着如何发展新的空间,而应探索打造一个立体化的发展格局。未来的数字化、电子商务等对于实体化的产业模式可能是一个冲击。现在很多人已经开始利用淘宝等电子商务进行买卖,更加方便和节省成本。从这方面来讲,大芬要提前考虑国际化商业模式的一个前瞻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