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作品名称
名 称:《最后的审判》
作 者:米开朗基罗
创作时间:1534~1541 年
尺 寸:14.4 × 13.3cm
类 别:壁画
收 藏:梵蒂冈,西斯廷教堂
这是一幅教堂祭坛壁画,表现的是人一生要不断违逆上帝旨意,犯下深重罪孽,但终将得到救赎。构图的中心是审判者基督,他以左右万物的姿态高高举起右臂,主宰着四周人们的命运。审判者外表的完善健美与严峻表情对比鲜明,是人的力量与神的力量的强大结合的体现。基督的上方是天使、圣母与天国人物围绕在四周,经过审判后正升入天堂的选民和被拖入地狱的罪人位于画面下方,最底部是阴森的地狱。整个画面流动着上升与下降的感觉,雄伟壮丽之中另有肃穆恐怖之感。那些正被拖入地狱的人们在痛苦挣扎着,表情充满了绝望和哀求。此画完成共花去了6年多时间,开创了将宗教人物画成裸体形象的先例。
油画作品入选理由:
◎大师晚年的扛鼎之作,对人世审判的自我表现。
◎体魄雄伟的人体形象,气势磅礴的总体布局,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充满传奇的创作历程以及巨作身后的无数传奇。
油画作品欣赏:
米开朗基罗在创作了西斯廷礼拜堂天顶壁画25年后,再一次走进西斯廷礼拜堂创作了《最后的审判》这幅巨作。此时的米开朗基罗已经变老了,然而大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会随时光流逝的。事实证明,他再一次创造了奇迹。不过,与25 年前相比,此时的意大利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对罗马教皇和封建统治者的运动此起彼伏,米开朗基罗的弟弟就在革命中去世,画家对教皇和皇帝们的恶行极端的愤怒。在这幅巨作中就包含着作者沧桑的人生体验以及对教皇等统治阶级的极端愤慨和控诉之情。
《最后的审判》油画人物描绘了耶稣来临时,对人类进行最后审判的时刻。在画的底层描绘的是地狱的入口,左侧是复活的死者,右侧则是堕入地狱的灵魂。引渡亡灵的神驾驶着小舟穿梭在冥河中,冥界判官在审判这些灵魂。在画的第二层,七位天使位居中央吹响了末日审判的号角,左右两边是飞升天堂或堕入地狱的人,也有掩面痛哭、后悔莫及的人物造型。第三层是全画的中心,基督威严地高踞画面上端,圣母玛利亚依附在他的左侧。在他的周围是先知、使徒和殉道的圣徒。最上端两个半月形构图中一边是耶稣受刑的刑柱,另一边则是钉死耶稣的十字架。大致看,这幅画可以分成这样几个连贯而又独立的层次。
从整体来看,这幅画以耶稣为视觉中心,形成左右对称的布局,人物的组合构成动势的漩涡形,犹如暴风卷过人群,体现出末日审判的混乱不堪。位居云端的耶稣,高举有力的膀臂作出最后审判的决断,他的面孔显示出一种令人敬畏的强烈震怒,这是他发挥神杖,彰显正义,惩治邪恶的时候。殉难的圣徒们,各自向耶稣诉说着自己的冤屈:如被剑射死的圣赛巴先、被吊死的劳伦斯等。画家把他推崇的但丁、碧特丽丝等意大利的英雄们,都安排在了画中飞升天堂的位置上,而那些代表恶势力的教皇们则被安排在了向地狱滑落的一方,在画家心中,上帝的审判是绝对的、公正的、唯一的,不管什么人,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从表现手法看,《最后的审判》初看上去,似乎有些纷繁杂乱的感觉,可是细心看就会感觉到人物组合有序、比例得当,有着潜在和谐规律。画家把200多个真人大小般的裸体巨人塑造得栩栩如生。画面构图采用了水平线与垂直线交叉的复杂结构,使画面匀称而又有序。为了取得最佳的观赏效果,避免从下面仰视画中人物时,出现不协调的比例,画家特别将上面的人物画得大了一点,底部的画得小了一点。
据说,1541年的圣诞前夕,该画揭幕时,曾引起了整个罗马城的轰动。当时的教皇看到这幅气势磅礴、慑人心魄的宏伟巨作时,跪倒在它的面前,说:“上帝啊,当末日降临时,不要审判我的罪啊。”可是到了后来,由于教皇的司礼官切萨诺在新教皇面前搬弄是非,说在教堂里不适合放裸体像,于是,教皇命令大师的弟子沃尔塔拉给这些裸体画上了衣服。可笑的是这位画家却因此得了个“穿裤子的画家”的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