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油画找"就要画像网"-只为您私人定制的手绘油画:创意个性油画礼品定制,创意生日礼物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7-6-18 21:13:10 2293次浏览 分类:油画资讯 >油画定制百科问答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被一本书一下拉近了和艺术的距离 拿着书的时候一惊,比我想象中厚很多。这个本书,能让我们细细的品味世界艺术的发展以及作品所给我们带来的故事。虽然这本书是西方人写的,亚洲部分略少,不过,至少贡布里希的作品还是非常的有价值的,让我进入已艺术的世界,一起品味艺术的故事。该书被誉为“艺术史中的圣经”, 算是一部经典著作了。

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看过才能理解这本书“是艺术史中的圣经”地位的由来。喜欢贡布里希的叙事方式..比教科书来的有趣多了。把它放在床头每晚多两页就像小时候大人给你讲故事一样。这本书不同于我曾学习的什么“十二五”高等教育计划用书,那完全是一本由枯燥的历史堆砌起来的书,读起来难免觉得口燥舌干,而且唯物史观立场鲜明,对于一些艺术品的评价也是基于民族精神,历史意义等层面,这种看待艺术的方式正是贡布里希所厌恶的,但是相信教材毕竟是教材,他要考虑到“标准答案”的拟定。读完《艺术的故事》前言已经有“三观全毁”的惊艳感受了,才知道面对一件艺术品我们应该去寻找什么,感受什么,应该摒弃什么,或许你能从一副画中看到另一个世界,但这个世界也许只存在于自己一个人的心里。本书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这里的图片中很多我看过真迹,而且那些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在现场看因为角度的问题很难能完整的欣赏,而书中的图是完整的,值得我们去拜读。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至少有一个收获,就是即便是个非艺术生,也可以在任何场合与任何人公开谈艺术了。在大学期间读了这本书,感对觉眼界和思想有一定的开阔程度,当可以购买时,就毫不犹得买了一本,也算完成自己的心愿。按历史时间来讲述所有你能想到的有关艺术的故事,雕刻、绘画、建筑等等,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每天都读,一辈子都可以拿来翻翻,里面对艺术的观点客观而且很有深度。

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我们了解艺术的故事、不懂艺术的增加涵养、懂艺术的从不同面再次分析我们曾经赏析过的画面。 在我到今天为止的阅读过程中,有三本书是无论如何都绝不愿意错过的,它们分别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

虽然真的这样一本正经的把这三本没什么联系的书排列在一起让我觉得自己有点傻气。但对一个,算不上聪明,又懒,又缺乏基础(听起来好可怜)的人来说,它们中的每一本都是可以在翻开的瞬间为你带来一个崭新世界的奇迹魔法。这么说或许不太准确,应该是,给你原本已经熟悉到有点腻味的世界狠狠的凿开一个新深度。

大概是名称的原故,一提起什么什么的故事,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都是给那些对某方面有兴趣了解而不要深入研究的业余爱好者提供的入门书籍。这或许也就降低了他在中国专业美院的价值,然而他的确是非常好的书。

首先,他关注的不是政治经济如何变迁,虽然这是艺术家生活的时代背景,作者只是掠过,除非这种背景真正成了影响艺术发展的重大事件,如法国大革命对艺术家的影响。他所关注的是艺术家在不同时期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以及艺术家们为这些问题而探索的解决之道。如说道意大利文艺三杰对乔托和马萨乔在用透视法表现人物立体效果时却显得僵硬的问题作出了各自的探索。而且, 对于某个艺术家或流派尽量的抛弃偏见,进行客观的描述。这比把艺术史当作进步的历史观念或者先入为主的把艺术的最高真理看作是反映现实的唯物史观从而厚此薄彼的人要更像是个学者。比方李春的艺术史对于被认作是“现实主义”画家

的格列柯、卡拉瓦乔等人作了专题进行介绍,而把普桑和洛兰放在一节。后来才知道贡布利希的艺术史观影响了整个20世纪。

对于一个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美术教育却又喜欢美术想学习美术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个引路人一般为你打开艺术世界的一扇晦涩难懂的门。通过这扇门,不仅对欧洲的艺术发展脉络有了一个初步的完整了解也对于以前对于原本看不懂的艺术作品有了一种新的认识。真正认真看完这本书后再也不会面对着印象主义表示完全看不懂,不会对表现主义觉得欣赏无能,不会对立体主义产生这是什么鬼的论调。更重要的是当再次回顾那些远古先民的艺术作品时,会突然发现原来他们其实已经掌握了艺术的很多精华的东西,他们的艺术是那么的纯碎与原始。艺术不单单再只是真实的反应自然这么简单的肤浅理解而是开始明白人类情感和人们所知的表现力量。这些认识对于艺术生或者对受过一定艺术教育的人来说算不上是什么新认识,但对于完全没有受过艺术教育的人来说却是正视艺术的各种形式的良好开始。

这本书对于我的艺术观来说让我明白了所有的艺术都并非是完全的革新的而是一种不断承袭并创新的过程。同时书中关于艺术是不断提出新问题然后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观点表示非常受用。

我深知我对视觉和听觉艺术的真实感受远远偏离标准答案,就好像初中时永远做不对的英语完形填空。如今我花了小十年终于培养出对英语阅读的掌控力、却仍然不明白在艺术方面、所谓美丑的评价标准,这其中似乎并无逻辑可言——我实在是看不出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什么神秘的、也不明白为什么名作都热衷于画一堆人围着耶稣,直到读完这本书。

一位学者认为:《艺术的故事》也是给成年人读的。他说:“贡布里希创作了一部相对简短的艺术的故事,故事蕴含的原理补罅了细节方面的匮乏。他对艺术史的主要贡献是对方法的修正,对伦理的、科学的乃至形而上学的种种联系给予了更为细致的审视。与勤恳地厘订目录和编年相比,他试图从艺术史中挖掘出更多的东西,揭示出更为广阔的框架、功能和内涵。他将艺术史浓缩为一个故事,然而这却是一个为所有人讲的故事,一个关于所有人的故事。”

更多的是图片,多亏了这么多的彩色配图(我甚至觉得很多配图不够大,建筑也缺乏细节图片),加上作者对艺术态度的取舍,对艺术家、作品的理解,通通也内嵌于文中的每一句话,我才初次感受到,离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本身距离的缩减。

作者提到:“妙趣横生地谈论艺术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评论家使用的词语已经泛滥无归,毫无精确性了。” 真是心声,充满了各种专业术语,标签,一知半解,完全抛弃艺术作品而不顾,只会摆架子的艺术赏析,真的只会让我离“艺术”二字,望而生怯,越来越远。

能碰到这么一本好书,开心。他说:“我想帮助读者打开眼界,不想帮助读者解放唇舌。 但是,用崭新的眼光去观看一幅画,大胆地到画中去寻幽探胜却是远为困难而又远为有益的工作。人们在这种探险旅行中,可能带回什么收获来,则是无法预料的。” 的确,打开眼界,作者真的做到了,但是“用崭新的眼光去观看一幅画,大胆地到画中去寻幽探胜” 这件事,我想,这漫长的艺术探寻之旅,由这本书,才刚刚开始。

看过一些好的艺术品,但那时的喜欢和厌恶都是不明确的,体会的东西也只有简单的情感,我不知道什么是伟大,什么是渺小的,评价只是出于情绪。看这本书时有拨云见日的感觉。还有更多的是可惜没早些年看。 贡布里希老师教给我的是一个全新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看书的时候觉得最方便最体贴的地方在于提供大量的插画,每讲到一幅作品就配上了一幅作品照片。书里刻意没有使用专业术语,文字也写得朴实精确好看,一点点也没有普通的艺术鉴赏文字里的泛滥的主观情感。这一点格外吸引我。

惭愧的是被价格吓到了,在网上下载的扫描版。以后会买上正版的。我觉得,这样的书最适合收藏不过了。收藏下来慢慢看,重温着看的时候感受到的美好情绪。

单从全书遍布的高质量插图这本书就值得被推荐。贡布里希在编写这书时,无法印刷在

插图里的作品就不选用。这对作者有多挑战我是不知道,但对读者而言,所有拗口的名字,神秘的术语,瞬间几乎都变得平易近人起来。

最后,引用网上看到的很有共鸣的一段话。“于是当书中出现类似”雷诺兹的肖像画和委拉斯凯兹的直接布局相比就不那么自然,精心设计的味道要浓的多“这种话时,我们这类0基础读者就再不用向以往一样翻白眼了,而是只要按照指示翻两张书页,对比下两张插图,然后就可以心满意足的咂咂嘴,表示,恩,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们英雄所见略同。”

社会上有一个很讽刺的现象就是,当年越是伟大的创举就越是容易被后世无限的模仿,也就越是容易被我们习惯和以至于认为平淡无奇以至于熟视无睹。这真是对大师们最大的侮辱了。我觉得在评判艺术作品时,要直面我们的内心,询问这件作品是否真实的打动了自己,(而不是某种附庸风雅的潜意识)。

总之,被一本书一下拉近了和所谓艺术的距离。

网站首页 | 常见问题 | 交易条款 | 肖像案例 |油画资讯 | 画家合作 | 厦门墙绘 |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